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Navigation: Home > 产业观察 > 专家视点

周元:氢能产业是难而正确的事业,必须持之以恒

7月9日,以“深化应用 氢启未来”为主题的AisaHFC第七届亚洲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论坛暨展览会在杭州举行。大会由GEA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产业研究院、长三角(浙江)氢能产业技术联盟、嘉兴市长三角氢能产业促进会等机构主办,吸引了政、产、学、研近500名代表,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行业生态展开深度交流。
868次阅读2025-07-14

李振国夏季达沃斯发声:中国光伏制造,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巨大贡献

6月24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隆基绿能创始人、中央研究院院长、CTO李振国出席论坛,他指出,中国光伏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与低碳实践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1014次阅读2025-06-25

欧阳明高: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发展路径

2025年6月1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开幕。
867次阅读2025-06-20

万钢:优化绿氢应用环境,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更大规模跨区域应用

3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全面市场化的需求推动了插电、增程、混合动力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混动系统综合效率的不断提升,也为氢基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1088次阅读2025-04-03

李俊峰:建议光伏发电项目给地方留下1毛钱/度收益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指出,光伏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要创新,要绿色,要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满足共同富裕的要求,而不是一味降电价。比如,某县一年的风光发电量约为400亿千瓦时,如果每度电给当地留下1毛钱,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可以增加40亿元,当地领导会更加欢迎光伏企业的到来。李俊峰表示,部分光伏企业宣称“通过技术进步,可以让发电成本降到0.1元/kWh甚至0.05元/kWh”,是他们实力的体现。但如果在发电过程中,地方毫无收益,这肯定行不通,得不到支持。“新能源是未来发电的主力,主要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应该让西部的风光资源体现出他的价值,给地方留下必要的财富,减少东西部经济差异,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2913次阅读2024-04-15

徐春明:氢能产业链形成规模尚需时间,需冷静科学看待

氢能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竞跑规则,引导氢能产业链良性发展。否则,“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路”的野蛮生长会破坏氢能行业发展。同时,在目前技术、产品百花齐放的过程中,设立技术、工艺、材料的规范和标准,可以防止竞争中的内耗。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氢能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氢能产业链条长,涵盖上游制氢,中游储运氢,下游用氢等环节。那么,哪个环节最具发展潜力?氢能产业链的发展成熟还需哪些政策支撑?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
2455次阅读2022-11-05

姚锦龙:大概五年时间氢能收入占比可以达到50%

5月13日,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做客央视财经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财访-看财报》:焦炭高位助力年报业绩大增,转型氢能能否拥抱星辰大海。姚锦龙对于主持人提问的“美锦能源氢能的利润和焦化的利润各占一半的时间点大概会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表示,“这个时间点不好去估,我们希望2022年氢能收入占总收入的8-10%,随着这个时间推移估算的话,大概五年时间可以实现氢能收入的占比能达到50%,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3203次阅读2022-05-16

孙岳懋:东方日升 ——— 强而后大,迈向前五

4月27日,东方日升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4亿元,同比增长40.46%;实现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80.59%,取得营收、利润双增长,以出色的表现开启了2022。这也意味着东方日升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可以拥有更充足空间完成既定规划目标,并在技术、商业领域保持领先优势。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表示,这半年做的工作比较多,基本做完了一般企业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有赖于公司年轻的团队,不管是接受能力还是执行能力,都得到了发挥,这些都是东方日升的优势。
3833次阅读2022-05-10

叶思宇:氢行业快速发展依赖于跨行业合作、整合和创新

叶思宇表示,就目前而言,相比于锂电池车和燃油车,燃料电池车成本相对较高。氢燃料电池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初期,但目前氢行业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并且还在加速,预计2030年燃料电池车应该会与燃油车或锂电池车的成本相当。“氢行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整合和创新。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多层级工程化验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我国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巨大优势。”
3156次阅读2022-05-05

卢兵兵:双碳背景下,未来氢能会是下一个“锂电”

卢兵兵预计2028年到2030年左右,氢燃料电池会有规模地进入乘用车领域。他类比了锂电池车的发展趋势,现在虽然补贴退坡,但锂电池车进入家庭用车已经势不可挡,去年销量超过352万辆,今年可能会达到520万辆,而这足以证明锂电池车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存且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其在成本上依然没有优势,但卢兵兵认为,“等到2028-2030年左右,加氢更便利,氢气成本更低,同时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硬件成本也更低,也就有机会应用到乘用车里面去了。”
2944次阅读2022-04-30